找到相关内容902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道宣及其律学体系

    ,假名著(指《成实论》以戒体为非色非心),圆教宗(指根据唯识宗教义以戒体为心法)。道宣把自己所创的理论称圆教宗(,以心耘(阿赖耶识所藏种子)为戒体。律宗把佛教的一切戒条分,“止持”和“作持”两类,止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23257430.html
  • 十善为总相戒.十善摄一切戒:(摘录)

    ,也是一切律仪戒的基础,更是无上佛道的基础。故在《大智度论》卷46云∶“有二种戒,有佛时,或有或无;十善,有佛无佛常有”。   △唯有把十善法当作佛教徒的戒条来遵守,才有强制实践的拘束功能。故在《杂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91957835.html
  • 莲师预言信

    短暂快乐时   切勿忘记业力及因果 切勿忘记课诵及善行   切勿忘记佛法衰败时 严守我等戒条及威仪   勿忘妖魔鬼怪现行间 时常身我莲师作祈请   牢记虎年雪域罗刹临 昼夜勤诵班杂古汝行   金龙年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02963539.html
  • 信徒所受持,也就是佛陀所说人乘佛教的基本戒条。为了使人修行由浅入深,主张可持满分,或不满分五戒。如能五戒全持者,叫持满分五戒;若为了环境等因素不能五戒都持者,可持其中的一戒,乃至四戒,这叫持不满分五戒。...

    圣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2965396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原则与儒家道德观念的契合

    ”或者“禁止”与“提倡”两方面对戒律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概括,具体的戒条,不过是这些原则的体现。第一句“诸恶莫作”,就范围而言,涵盖了佛教戒律中所有禁止性的戒条,即“遮戒”与“性戒”,如“五戒”、“八戒”等。第二句“众善奉行”,则包括了所有应该提倡和对众生有益的戒条,如“十善”、“三聚净戒”中之“饶益有情戒”等。如果说第一、二句是对戒律中的客体性因素进行了基本的概括,那么第三句“自净其身”则是对戒律中...

    彭自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3566750.html
  • 禅修猫

    如此?佛陀当初依据印度的风俗习惯,因事制戒,随犯随制,对症而制,戒条也因此逐渐增加。然而,随著时空的变化,对“小小戒”作适当之修订和调整,更似确保僧团适应当今社会、健康发展的明智之举。如果我们不寻根溯源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1274670.html
  • 确保说话适度的窍诀----索达吉堪布

    密法,对大乘没信心的人前宣说大乘法等等,对方会因接受不了而生邪见或退失信心,在《华严经》中有类似的公案,菩萨戒中在这方面也有戒条。所以,龙树菩萨在《大智度论》中讲“佛法大海唯信能入&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5276110.html
  • 论佛教道德的三个层次

    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“五戒”是佛教最重要的戒条。后者有“八正道”,即正见、正思维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。相传佛陀首次说法就讲了“八正道”,从肯定性方面讲了佛教徒应该遵从的准则。戒、律是...

    武烈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5181213.html
  • 坦荡天地间

    颓废。它是从佛陀大悲智海中流露出来,六群比丘的出现,是针对末法众生诸多贪嗔痴等行为,佛陀才需要制这么多戒条来对治,是为了保护我们,作为出家人的护身符,而非约束我们。也许有人会说:“心平何劳持戒?”是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0591941.html
  • ‘大智度论’中的十善道

    ”并列,常作为善恶道德标准。在初期大乘佛典中,常提到菩萨要圆满六度万行,但是‘大品般若经’中所说的“尸罗波罗蜜”,并没有像瑜伽菩萨戒那样明显的戒条,而仅仅提到“十善道”,为什么初期大乘佛典要以“十善道...四十六云:  “问曰:尸罗波罗蜜则总一切戒法,……不饮酒、不过中食、不杖加众生等,是事十善   中不摄,何以但说十善?”(大正25.395b)  有人提出了问难:十善道仅有十个戒条:然而“不饮酒”、“...

    释厚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545847.html